近日,荣昌法院民事审判第二庭公开开庭审理了一起买卖合同纠纷,与以往案件不同的是,该起案件的原被告都是聋哑人。为消除沟通障碍,准确把握当事人的诉求,全面客观的了解事实真相,法院干警积极寻找手语老师为当事人同步翻译,为审判搭建沟通的桥梁。
据了解,该案系一起买卖合同纠纷,原告袁某在被告张某处花钱购买了一份调料配方,原告袁某多次使用该配方后认为与被告张某提供的试吃样品味道差距甚远,认为张某欺骗了他,遂诉至法院要求被告张某退还配方款项。
案件受理后,鉴于双方当事人特殊的情况,庭前,承办法官首先通过微信聊天的方式与双方交流,了解案件事实。随后又与翻译人员充分沟通,帮助翻译人员了解庭审的相关程序以及简单法律术语,为顺利开展庭审打下基础。在庭审中,法官放缓庭审节奏,用通俗易懂且简短的语句,耐心地询问,再给充足的时间让当事人和翻译人员交流,确保两位聋哑当事人意思表达准确,让原被双方感受到法律的温度。
在法官和翻译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最终促使双方握手言和,纠纷得已化解。
聋哑人是社会活动中特殊群体,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发声存在一定困难。人民法院不仅要捍卫社会公平正义,也要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利得以实现,让每一个当事人都能感受到司法的公平正义和温暖关怀。